资金陷入紧平衡政策压力未减弱
对此,国海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李杰明认为,相比5月份1260亿元的正回购总量,本周一周就有望实现超越。央行一方面通过28天正回购将1000亿元资金滚动至下个月,同时,今日将要实施的91天正回购,也有望明显增量,以解决下半年到期量过低的问题。他认为,到期量多寡将决定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与灵活性。
“资金面并不是核心问题,关键要看央行对加息或上调准备金的态度,”李杰明指出,尽管市场预期经济有下滑趋势,但猪肉等的价格持续走高,5月、6月CPI(消费者物价指数)连创本轮新高将会是大概率事件。在这一背景下,央行的关注重点还是控通胀,货币政策仍难言放松,债券市场在加息预期笼罩下也将延续弱势。
不仅资金价格近几日在连续攀升,现券收益率、一级市场新债发行利率等,也随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行。据交易员透露,昨日招标的5年期国债利率在略高于市场预期的同时,其1.36倍的认购倍率也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,显示市场观望情绪浓重。
此外,节后市场盛传的“银监会资本监管新规”阴霾,也在进一步揪紧机构对政策收紧的预期。据悉,银监会该征求意见稿将把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从20%提高至50%,其中原始期限3个月以内的风险权重,则从零提高到20%。
对此,上海农商银行债券交易员丁平对记者分析称,高风险贷款的变动关键在于如何界定高风险,整体上这是一种更谨慎的监管思路。丁平认为,对银行而言,关键是目前市场优质债券的收益率抵不过短期的票据同业业务,这其中还与银行理财产品及背后的信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所以整体的投资格局将不同于以往了。
光大银行(601818)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盛宏清表示,当前市场已陷入资金的“紧平衡”格局之中,在高通胀压力之下,监管层将持续发力以使市场流动性回归并保持在一个“适度偏紧”的常态中。盛宏清指出,央行增量正回购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平滑下半年的到期资金,并带有一定的“窗口指导”意味。但这对于未来准备金率是否继续上调,并无明显的指示作用。
有研究认为,5月CPI存在再创5.4%以上新高的可能,“非对称加息”或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。上海证券宏观策略研究员屠骏在报告中指出,目前经济增速下滑态势还未触及政府的底限,紧缩“加时赛”仍将继续,但未来宏观调控回旋的空间将有所收窄。屠骏认为,未来一段时间宏观政策仍将以管理通胀预期为重点,但紧缩政策出台可能日趋审慎,也将更加注重灵活的操作。